今天是

当前页面: 首页 >  工作动态 >  中心要闻 > 

学史力行 我为群众办实事:奉小明接受衡阳电视台采访

来源: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7-08

为认真落实市委宣传部及市党史学教办安排部署,梳理学史力行"我为群众办实事"进展情况,7月7日上午,中心党组书记、主任奉小明接受了衡阳电视台采访,并就交易中心"我为群众办实事"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。

奉小明说,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,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度重视,精心组织,严格按照市委党史学习教育总体要求,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狠抓落实,尤其在学史力行阶段,坚持知行合一,解决群众"急难愁盼"问题。

奉小明说,交易中心面对的群众不是普通的老百姓,而是招标代理公司投标企业行政监管部门,还有专家评委等。如何真正了解掌握他们的"急难愁盼"问题,不能坐在办公室等,也不能通过打电话、看材料就能做到,唯有主动上门,面对面交流才能达到效果,才能听到实在话和真心话,才能将实事办到他们的心坎里,才能通过为民办实事锤炼我们的工作能力,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,这就是我们开展"三走访三提升"活动的目的和初衷。

奉小明介绍,开展"三走访三提升"活动,具体来说,就是走访一批招标代理公司、投标企业和行政监管部门,通过征集问题、落实整改,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、提升办事效能、提升服务质量。中心党组研究,决定将这次"三走访三提升"活动作为交易中心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来强力推进,走访调研分成三组,由中心党组班子成员带队,主动上门听取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建议,集意见建议48条,经过反复梳理和整合,最终形成9条任务清单。

奉小明介绍,9条任务清单的整改落实,均明确了牵头领导、责任科室和完成时限,在大家共同努力下,目前,这9条任务清单有些已经完成

一是降低企业投标成本,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,大力推广电子保函在招投标工作中的应用,告别了过去用现金提交投标保证金的历史。电子保函在我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落地以来,陆续引进了保险保函、担保保函,已累计办理3500余笔,为企业释放投标资金压力超10亿余元,今年7月,又将新增银行保函,进一步丰富保函产品,真正为企业带来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惠。

二是着力推动政银企合作,缓解企业融资压力,针对中标企业项目启动资金难题,我们借鉴省内外交易中心先进做法,调研考察金融服务平台,引进第三方提供"中标贷"服务,现进入试运行阶段,中标企业可凭中标合同就能实现快捷融资,免去了抵押环节,手续办理也更加方便,基本可达到"闪贷"的效果,缓解了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的"瓶颈",促进项目早落地、早建设、早投产、早见效,为"产业项目建设年"助力。

三是落实一件事一次办,完善线上交易平台,让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甚至"零"跑腿,我们加大了全流程电子化建设力度,落实全省远程异地评标"一盘棋"的要求,对远程异地评标室进行标准化改造,着力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和不见面开标常态化,投标人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线上投标,线上查阅开标评标结果,线上交纳交易服务费等,再无需到现场,省去了来回跑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,同时也有效防范线下评标的廉政风险。

四是深入开展逾期保证金退还清理,对超过退还时间,还未申请退还的投标保证金,我们采取提醒、约谈等方式,督促代理机构尽快提交退还手续,降低投标企业资金占用率,减轻企业负担。目前,累计清退400余笔、5700余万元,深受企业好评。

五是规范专家评标费用发放,根据省发改委有关文件要求,我们引进了专家评标费在线支付系统,进场交易的项目专家评标费按标准全部实行线上统一发放,进一步规范了评标专家评标费发放方式,解决专家评标费发放难题及代理机构发放专家评标费无票据、标准不统一、代开发票有风险等问题,目前支付系统已进入试运行。

这些任务的落实,得到了广大市场主体的肯定和称赞,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。下步,交易中心将继续聚焦聚力,将为民办实事与优化营商环境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、乡村振兴帮扶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,包括但不限于9条任务清单,一件接着一件抓,抓一件成一件,努力将交易中心的"实事清单"变为群众的"满意清单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