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

当前页面: 首页 >  工作动态 >  中心要闻 > 

以刚性监管促如期履约 衡阳市中标项目合同签约率由不足三成提升至七成以上

来源:衡阳日报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04

湖南日报8月1日讯(全媒体记者 唐曦 通讯员 刘少国 谭文溢)“衡南县百赛化工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临期未网签合同,请招标方、中标方作情况说明,请住建部门介入监管。”近日,衡阳市标后履约智能监测系统亮出黄灯预警,市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迅速介入,推动项目3天内完成了合同签订。

年初,湖南省“机器管招投标”系统试运行,从“招、投、开、评、定”等方面规范招投标业务流程,防范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。但是,如何确保项目中标后及时履约是个新课题。

衡阳市发改委负责人林喜洋解释:为鼓励经营主体公平竞争,按照规定,招标方不能对潜在投标人资质、业绩等进行过多限制,但这样也会导致有些规模不大、业绩不佳的小企业以低价竞标成功。其结果是,招标方由于担心中标单位缺乏相应实力和经验、影响建设标准等因素,迟迟不签约。

如何既确保工程质量,又能及时签约?衡阳市发改委联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建标后履约监测小组,牵头开发“标后履约智能监测系统”,建立“红黄蓝”三色预警模型。该系统能自动跟踪项目进展,对临期未签、超期应签、预警拒签的项目分别亮蓝灯、黄灯、红灯,自动推送履约提醒、警告通报、监管介入等指令,督促如期签约。同时,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,该市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,联合住建、交通、水利等部门对预警项目开展专项调度,通过对中标信息、合同签订、履约进度等数据实时共享,对超时不履约、履约不合规的中标主体,采取警示约谈、重点监管、取消中标资格等惩戒措施,以刚性监管督促其按时按质履约。

该市还将标后履约及项目建设情况作为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联合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,确保监管客观公正。并将企业履约表现纳入全省信用评价系统,对情节严重的失信企业,限制其在湘投标资格。

目前,衡阳市中标项目合同累计签约率从不足30%提升至70%以上,剩余30%项目处于法定签约准备期;平均签约周期从25天缩短至15天,有效破解“重招标、轻履约”难题,为全省招投标领域监管创新提供了“衡阳经验”。

(原载于8月2日《湖南日报》头版)

以刚性监管促如期履约-----湖南日报数字报刊